我的账户
洪洞新媒体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洪洞新媒体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洪洞新媒体公众号

洪洞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传承女足精神,让人们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王霜”

2023-03-04 发布于 洪洞新媒体
白癜风论坛

中国女足用拼劲韧劲诠释的女足精神,犹如一块路标,给很多前行之人指明了方向;更如一捧火炬,接力下去能帮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这两天,“中国女足将作为二档种子队参加2023年女足世界杯抽签”的消息,让无数国人倍感振奋,也将很多人的目光再度引向了“女足精神”。

作为中国女足的旗帜性人物之一,国脚王霜对女足精神自有一番理解。身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对女足精神做了阐释:女足精神就是永不言弃,即使濒临绝境,也要逆转绝杀。她还表示:“我珍惜每次为国而战的机会,这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中国女足,看到中国力量,见证中国崛起。”

说到中国女足,很多人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可能是“铿锵玫瑰”四个字。今年2月初,决赛中中国女足以3比2战胜韩国队,时隔16年再度登顶女足亚洲杯,以逆风绽放之态注解了“铿锵玫瑰”的拼与韧。但玫瑰不是生来就铿锵的,所谓铿锵,就在于不向困难低头的拼劲、不向逆境认输的韧劲,没有这股拼劲、这种韧劲,玫瑰再美,也易凋落。

“女足门面”王霜曾孤身一人前往欧陆闯荡,在异国他乡饱经磨砺,由此才成长为国家队领军人物,亚洲杯上带伤依旧咬牙上阵;女足年龄最小的张琳艳曾是地震灾区的留守儿童,小时候只能在篮球场上练足球,经历了两次近乎毁灭性的伤病,却不辍不弃……女足姑娘们千锤百炼还坚韧的精气神,配上“战吗?战啊!”的BGM,画风毫不违和。

中国女足用拼劲韧劲诠释的女足精神,犹如一块路标,给很多前行之人指明了方向;更如一捧火炬,接力下去能帮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女足精神的激励与唤醒下,人们可以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就体育层面看,女足精神的路标价值与火炬作用,亦会体现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上。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本身既连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诉求,又承载了民族振兴的宏大愿景。

从绿茵场到会场,王霜表示,身份虽不同,但责任与荣耀是相同的,都会激励她为中国体育强国事业作出更多贡献。这里的“贡献”,可以是用女足精神感染更多人,也可以是用其他行动助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对“王霜们”来说,她们在球场上的顽强拼搏、咬牙坚持,个中彰显的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极致追求,必然会在竞技体育的场域内引发拼搏者与拼搏者的共振,继而带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

女足精神的感召力还会溢出球场,在社会上引发群众呼应。从不断自我超越的女排到“铿锵玫瑰”的女足,再到“无畏金兰”的女篮,她们创造的奇迹总能激起人们“与有荣焉”的自豪感。这份自豪感,不只会流露于眼角心头,还会彰显于人们对群众体育的追捧、对接力奋斗的热情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需要将作为路标的女足精神树立起来,将作为火炬的女足精神传承下去,让人们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王霜”,让女足精神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中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驱动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仲鸣

责任编辑:祝加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洪洞新媒体
    1970-01-01
  • 洪洞新媒体
    1970-01-01
  • 洪洞新媒体
    1970-01-01
  • 洪洞新媒体
    1970-01-01
  • 洪洞新媒体
    1970-01-01
  • 洪洞新媒体
    1970-01-01
洪洞新媒体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洪洞新媒体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洪洞新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洪洞新媒体 X1.0@ 2015-2020